close

這篇case report我之前有讀過,那時候沒有多大的感想,認為只是一個比較新的做法和想法。不過會重新拿出來再唸一次是因為看到Dr.Korman最近在dentalXP上再次發表了他的這個特殊的pontic設計,有幸聽到他完整的介紹和一些scientific evidience。

在前牙和小臼齒區製作贋復物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。傳統的牙冠牙橋,其實也有機會做出近似於真牙從牙肉內長出的emergency profile。當然有沒有足夠的soft tissue和能否撐出interdental papilla是很重要的關鍵。完整的程序最好是從拔牙前開始計畫整個贋復物,extraction 時可以順便做一些hard or soft tissue correction,使用目前常用的 ovate pontic 之 provisional bridge,企圖塑形一個牙齒從肉裡面長出來的外型,形成一個良好的emergency profile,做好之後follow-up 3~6個月等bone 和 soft tissue趨近穩定後再印模做final 的bridge。這是理想的情況!不過我更常遇到病人之前已經給另外一位醫師拔牙,而且等了很長一段時間,覺得不好看該做個假牙才到醫院想要改變美觀,此時就需要評估soft tissue的厚度,底下bone crest 的外型。因為牙齒間contact point和bone的距離,決定你的papilla擠不擠得出來。以下附上Dr. Salama的研究~

(Courtesy of Dr. Korman and dentalXP)

Dr. Korman提出另一種pontic design : E pontic

(1)首先要bone sounding 來評估soft tissue的厚度,可以用傳統的periodontal probe或者是endo files(有rubber stop)

至少需要2mm, 3~5mm是理想的,如果厚度不足又沒有做soft tissue graft,結果就會不理想

(2)如果是缺牙區,不需要事先做provisional來壓,他的概念是先做一個往apical overcontour的final bridge,之後再電燒掉多於的soft tissue,用final來塑形

(3)pontic的設計,interproximal和 facial mrgin都是作成90度角,lingual side的pontic是設計貼著soft tissue

(4)技工部分就是印模出來之後必須pontic的位置切出設計的需要

(5)技師送回final bridge之後,使用染色劑將會壓到edentulous ridge的部分慢慢用電燒移除,作者希望移除的的量不要太多,否則會造成之後soft tissue不夠擠出漂亮的外型。

 

歸納出幾個問題:

(1)由於pontic的設計偏向square,擠出來的soft tissue一開始也會比較偏向square,根據作者的追蹤,soft tissue會慢慢creeping上來,到時候的軟組織才會比較接近crown與周圍牙齒的外型。

(2)再來就是這種做法可能對亞洲人來說符合條件的比較少,也許要做出這種結果,適當的soft tissue graft 或 case selection就要相對保守才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ll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